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,民营经济始终是被高度热议的词汇。2024年各省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做出重要表态,重申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,并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列入2024年重点推进的工作,推动制定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精准落地。
如广东省提到,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“半壁江山”,只能壮大不能弱化,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纾困力度,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,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
湖北省提到,将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大行动,出台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障碍的“十不准”,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新机制,在市场准入、要素获取、公平执法、权益保护等方面精准施策,激活民营经济“一池春水”。
除了针对公平竞争、权益保护、账款清欠等痛点做出政策部署外,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各地为提振民营经济而发力的重点。
浙江省两会期间审议通过了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增强了对营商环境各相关方的“硬核”约束。海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谋划实施一批“颗粒度”更细的改革举措,优化完善“一件事一次办”主题70个以上,“零跑动”可办事项使用率达80%。全面推行“审管法信”一体联动制度,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池,新增50个以上信用应用场景,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。
自2023年下半年党中央、国务院推出“民营经济31条”以来,各地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的各类举措令人应接不暇,浙江省推出“民营经济32条”,广东省推出“民营经济30条”,江苏省推出“民营经济20条”,山东省推出“民营经济38条”……这些政策贯彻了“民营经济31条”的精神,在公平竞争、权益保护、企业融资等关键领域提出了更细化的举措,积极落实各部门的绩效和责任。同时,政策也结合了当地民营经济的特征,因地制宜,展现出个性化的一面。
例如浙江省的“民营经济32条”,在落实金融支持、吸引民资、招投标等方面提出了“3个70%”、“3张项目清单”、“7个不准”以及政府无拖欠款、浙江无欠薪等举措;广东省“民营经济30条”提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、支持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制造业新工匠等。
可以看出,在政策制定上,不少地区已做到直击痛点,措施细化,可执行性增强。不过,政策并非越多越好,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,政策做到稳定、可预期、可落地才是提升民营企业信心的关键。而对民营经济立法,正是稳定预期,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重要方式。
在国家层面的民营经济促进法酝酿之时,多个省市已先行立法,保障当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。
2020年1月,《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》通过,这是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。随后,山东、山西、黑龙江等省份也先后通过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立法。从内容来看,上述省份的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,均将平等准入和公平竞争放入最重要章节,并强调了对民营企业的权益保护。此外,融资支持、创业创新等内容也被重点提及。
民营经济地方立法逐渐增多,为民营经济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经验东莞期货配资,未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,亦会促进更多省市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,实现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制化,稳定政策预期,推动政策落地,提升民营企业信心。